

有什么东西是一直被诟病,却从来没有改变过的呢?公摊面积应该算是一个了,青岛有人买了一套一百一十平的房子,销售人员说,这个房子的公开面积是百分之三十一,可是业主收房之后觉得房子太小了。一、测量发现实际使用面积居然只有六十一平,公摊面积占了百分之四十五。花这么多钱买的房子,接近一半的面积都不是给自己住的,这不是坑蒙拐骗吗?网友们瞬间炸锅,纷纷吐槽,也让公摊面积这个老话题再次的火爆。公摊面积是啥呢?有人说,公摊面积是香港的李嘉诚发明的,其实呢李嘉诚最多算是普及了公摊面积。发明者是另外一位著名的姓霍的商人,是谁呢?你就往名气最大的那位去猜就对了。在多年前,香港经济蓬勃发展,高楼一栋栋的建起来,但是不怎么卖得动。地产商就把房子改成一层一层或者是一户户的来卖,降低了买房的门槛,房子很快就卖出去了,但是问题又来了。什么,电梯、走廊、花园、门卫,这些公用的面积算谁的呢?如果把他们都加到房价里去呢,房价就会变得贵很多,不利于销售。于是地产商又想出了公摊面积,让买房子的人来进行分担。这样一来,可能本来户内只有六十平米,可是一家的公摊面积就变成了八十多平米了,甚至可能更高楼盘的单价又不会因此而提高。后来呢这个制度又从中国香港被引入到了内地,那么公摊面积到底合不合理呢?其实这个事情关键得看执行制度的人,如果在卖房前把公摊比例约定好,执行到位、监督到位,让大家有充分的知情权。在自由的选择,那问题也不大,因为有的人可能就喜欢买楼梯房,公摊面积又小,使用率又高。但也有人他就喜欢电梯。虽然公摊会大一些,但是会更方便。萝卜青菜是各有所爱的,可是为什么搞到现在,大家对于公摊面积都是一堆的意见呢?其实就是因为信息不透明,公开面积的计算很复杂,普通人根本就看不懂。再加上有很多无良的开发商,为了多赚钱,就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在这个上面做文章,他们会有意无意的想方设法增加公摊面积。问题是,咱们不光买房得多花冤枉钱,买了房之后呢,还得按照这个面积来支付管理费。未来随着房产税的征收,咱们可能还得为那些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公摊面积支付房产税就是把购房者当冤大头吗?那么既然公摊面积现在引发了这么多的争议,能不能取消呢?有专家说难度很大,原因呢巴拉巴拉一大堆,把网友都听烦了。网友们说,干脆取消专家算了。要知道,之前重庆市就曾经按照套内面积交易过,而且呢哪怕是最早实行公摊的香港。在二零一三年就已经取消这个制度,改成套内面积计价了。也就是说,明明都有人从桥上走过去了,专家还非要跳到河里去摸石头,难道是因为混水好摸鱼吗?话说,现在整个房地产市场都不景气,开发商的竞争压力也很大。那么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哪家开发商要是敢,现在就按套内面积计价,没准能够圈粉无数,卷死同行的。而且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既然现在民众对这个事情呼声这么高,响应一下民众的呼声,没准也是提振楼市信心的一种办法嘛。而且咱们一再强调的就是房住不炒,房住不炒,而大家能住的地方不就是套内的面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