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点四点二现场调研谈经验。说实话,我现场调研的经验并不多,投资这些年,真正跑到公司就七八个,在我看来就非常具有投资吸引力。同时又确实有一些疑问,最好到现场去了解一下。我不太理解那种一年到头都在出差,什么公司都要去看一看的调研方式。其实如果仅仅是从信息的获取角度,大部分的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得。特别是对于那些市场热度很高,引发较多观众的企业,就更没有必要去了。但现场调研也有一定的作用,首先可以获得对公司管理和业务情况的一个直观感受。其次,对一些不太著名的小公司而言,可以收到的信息确实很不足。最后,组织较好的现场调研,往往需要有较充足的时间与公司领导层对话。在这过程中,不同投资者关注的侧重和获得解答的往往都是弥补自己一些思维的盲点。此外,有经验的投资者通过对一些细节的观察,还可以获得一些意外的收获。与年报研究一样,成功的现场调研一样,要带着问题去,要带着重点听,带着结论回来。下面是一些个人的经验,供初学的朋友参考。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观察管理团队自主创业的激情和企业家精神。这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如果我去一个公司调研,要达到的目的是一百的话,那这一点就占到了五十。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很大的标准,只能忍者见智了。而重点技术公司对于行业发展经营目标、竞争格局、自身优势和弱势等方面的论述。这既是体现公司发展观的部分,也能展现出管理者的战略事业对行业的认识深度,乃至于经营哲学、三观察高管谈论问题的风格首先是否开放、坦诚。有些公司不回避任何问题,并且回答较为客观。有些公司喜欢打官腔,限制提问或者避重就轻,有些注重逻辑和数据,有些喜欢靠演讲技巧和三动力说服对方,显然要降低对后者的置信程度。四、如果年报中显示出了某种重要的问题,比如销售费用提升过快,看看管理层是否在别人提问之前主动提到和说明。公司的主动说明,说明公司认为这点很重要,也体现了一种风格,即是不是只报喜不报忧,是不是能够坦诚的面对问题。第五,与公司交流中,不要试图套出详细的业绩预期的话,而是更关注形成业绩结果的那些假设条件是否具备。不管都是人精,套话基本无效,而且业绩本身是结果,业绩的驱动力才是根本。更关注业务本身,既能取到一些专业知识,也能够让公司更愿意与你交流。有在别人提问时,看看有无自己忽略的问题。很简单,依靠集体的智慧,扫除个人的思维盲区。七、如果有参观公司的机会,参观办公及厂房是否整洁有序、员工精神面貌等。作为一般性参考,大致上这方面的差异不是很大,但如果真遇到环境与企业宣传相差很大,那自然就要小心了。第八,到底有多少人参观现场调研,其中又有多少机构现场调研的人数,特别是机构参与了多少,往往能够说明市场对于这个公司关注度有多高。这里的现场调研主要是指类似于股东大会或定期的现场交流等。公司正式的活动,不包括现在比较流行的草根调研及投资者通过跑商场柜台找消费者做调研。首摘工厂门口竖运货的卡车等行为。我既没有做过这种场控调研,也不觉得这种也不觉得这种有很多成功故事的做法有多高明。相反,我觉得大多数的常用电源往往都是用数量太小,观察点错误、地区差异、个体选择差异等因素,以偏概全,加以误导。好了,今天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